《太清存神煉氣銘》是藥王孫思邈真人所撰寫的道家養(yǎng)生經(jīng)典《攝養(yǎng)枕中方》中的最后一篇。
此篇經(jīng)文意義非凡,能悟之人,淺可治身,養(yǎng)生祛病,深則得道成真,不可輕之。
經(jīng)文部首講大道之理,中部和尾部講學(xué)道入靜的五時,和隨著行功日久,入靜漸深的驗證,共有七侯。
《太清存神煉氣五時七候訣》
夫身為神氣之窟宅,神氣若存,身康力鍵,神氣若散,身乃死焉。
若欲存身,先安神氣。即氣為神母,神力氣子。神氣若俱,長生不死。
若欲安神,須煉元氣。氣在身內(nèi),神安氣海。氣海充盈,心安神定。定若不散,身心凝靜。靜至定俱,身存年永。常住道源,自然成圣。
氣通神境,神通慧命。命住身存,合于真性。日月齊齡,道成究竟。
依銘煉氣,欲學(xué)此術(shù)。先須絕粒,安心氣海。存神丹田,攝心靜慮。氣海若具,自然飽矣。
專心修者,百日小成,三年大成。初入五時,后通七侯。神靈變化,出沒自在。峭壁千里,去住無礙。
氣若不散,即氣海充盈。神靜丹田,身心永固。自然回顏駐色,變體成仙。隱顯自由,通靈百變。名曰度世,號曰真人。天地齊年,日月同壽。
此法不服氣,不咽津,不辛苦。要吃但吃,須休即休。自在自由,無阻無礙。
五時七侯,入胎定觀。
夫?qū)W道之人,入有五時:
第一時:心動多靜少,思緣萬境,取舍無常,忌慮度正,猶如野馬,常人心也。
第二時:心靜少動多,攝動人靜,心多散逸;難可制伏,攝之勤策,追道之始。
第三時:心動靜相半,心靜似攝,心常靜散相半,用心勤策,漸見調(diào)熟。
第四時:心靜多動少,報心浙熟,動即攝之,專注一境,失而遽得。
第五時:心一向純靜,有事無事,觸亦不動,田攝心熟,堅散準(zhǔn)定。從此已后,處顯而入七侯。任運(yùn)自得,非關(guān)作矣。
第一侯:宿疾并銷,身輕心暢。停心入內(nèi),神靜氣安。四大適然,六情沉寂。心安懸境,抱一守中。喜悅?cè)招?,名為得道?/span>
第二侯:超過常限,色返童顏。形悅心安。通靈徹視。移居別郡,揀地而安。鄰里知人,勿令舊識。
第三侯:延年千載,名曰仙人。游諸名山,飛行自在。青童侍衛(wèi),玉女歌揚(yáng)。騰攝煙霞,綠云捧足。
第四侯:煉身成氣,氣繞身光。名曰其人,存亡自在。光明自照,晝夜常明。游諸洞宮,諸仙侍文。
第五侯:煉氣為神,名曰神人。交通自在,作用無窮。力動乾坤,移山竭海。
第六侯:煉神合色,名曰至人。神既通靈,色形不定。對機(jī)施化,應(yīng)物現(xiàn)形。
第七侯:身超物外,迥出常倫。大道玉皇,共居靈境。圣賢集會,弘演至真。造化通靈,物無不達(dá)。修行至此,方到道源。萬行休停,名曰究竟。
今時之人,學(xué)造日淺。曾無一侯,何得通靈。理守愚情,保持穢質(zhì)。四時遷運(yùn),形妄色衰。體謝歸空,稱為得道謬矣。
此胎息定觀,是留神駐形之道術(shù)。在口訣不書于文,有德至人方遇此法。細(xì)詳留意,必獲無疑。賢達(dá)之人,逢斯圣矣。
感恩圣真慈悲 福生無量天尊